痱子(miliaria)是由于高溫、潮濕環(huán)境所致的小汗腺導管和毛孔堵塞,導致汗液潴留、汗管破裂、汗液外溢并形成丘疹和水皰。主要與濕度和溫度有關,當溫度較高時,小汗腺分泌旺盛,但濕度較大使分泌的汗液不易較快蒸發(fā),導致汗腺導管角質浸漬,引起汗管堵塞、汗液潴留;隨著小汗腺分泌,汗管壓力不斷增加,最終使汗管在不同位置破裂,汗液溢出,刺激周圍組織而出現皮損。皮膚表面葡萄球菌數量較多,Mowad等認為表皮葡萄球菌產生的胞外多糖參與了汗管堵塞形成,同時亦產生毒素,從而加重炎癥反應。
根據汗管破裂位置不同,臨床上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1、白痱 又稱晶形粟粒疹(miliaria
crystalline),由汗液在角質層或角質層下溢出而引起。常見于久病臥床、高熱、大量出汗的患者及衣著過多、透氣不良的兒童。常成批出現,好發(fā)于頸、軀干,分布不對稱。皮損為針頭大小的、透明的、極表淺的水皰,無炎癥反應,多無自覺癥狀。
2、紅痱 又稱紅色粟粒疹(miliaria
rubra),由汗液在表皮棘層溢出而引起。皮損常成批出現,好發(fā)于肘窩、蟈窩、皺折部位等,對稱分布。皮損為針尖大小的丘疹、丘皰疹,周圍繞以紅暈;自覺瘙癢、刺痛、灼熱;嚴重者可繼發(fā)感染。天氣轉涼后,皮損可于數日內干涸、輕度脫屑而愈。
3、膿痱 又稱膿皰性粟粒疹(miliaria
pustulosa),是一種常繼發(fā)于其他原因所致汗腺導管破壞、堵塞、損傷性皮膚病。好發(fā)于四肢屈側及陰囊。膿皰多為針尖大小,表淺,開口與毛囊口分布不一致。膿液培養(yǎng)常無細菌生長,但也可能含有非致病性球菌。
4、深在性痱子 又稱深部粟粒疹(miliaria
profunda),由汗管在真皮上部破裂而引起。常密集分布于軀干和四肢。皮損為深在的白色丘疹,不癢,除面、腋窩、手、足處可出現代嘗性出汗增多外,全身皮膚出汗減少或無汗;當皮損累及頭部時,可出現中暑表現。